今年度的抗老新品【肌研】極潤α緊緻彈力保濕乳霜 50g(M)發展到新觀念、新方式,作為新知攝取,也引發好奇心,令人躍躍欲試。
去哪買【肌研】極潤α緊緻彈力保濕乳霜 50g(M)呢?
非常推薦大家MOMO購物網,
本來不是很習慣在yahoo或pchome之外購物,
但一試成主故顧吶!
MOMO購物網的商品種類多而已折扣比起其他網購也相對多,
所以以後MOMO購物網變成我的首選
購買網址如下:http://www.momoshop.com.tw/goods/GoodsDetail.jsp?i_code=2054014&memid=&memid=6000012071&cid=apuad&oid=1&osm=league
【肌研】極潤α緊緻彈力保濕乳霜 50g(M)
商品網址: http://www.momoshop.com.tw/goods/GoodsDetail.jsp?i_code=2054014&memid=&memid=6000012071&cid=apuad&oid=1&osm=league
商品訊息功能:
【文:楊聰財精神科醫師、魏兆玟老師】
我是最優秀的,從來只有別人對不起我,而沒有我對不起別人。雖然我的幼稚園換了九所;高中念到一半,休學去英國遊學……這都不是我的錯,而是我的同學跟學校的問題。
在我報名台大研究所的推薦甄試的那天開始,我就知道,台大研究所對我這種資優生來說,早晚都是囊中之物。雖然當年在考大學時,為了要順應家人的期望,所以我選擇推甄進了一間還算不錯的理工型大學,但是,我知道總有一天還是要讀那間台灣的第一學府——台灣大學。
對我這種天賦異稟的人來說,大學課程只是「a piece of cake」,再簡單不過了,四年的書卷獎,一個也不漏地放在我的書房裡。到了大四,理所當然地選擇了台大的研究所當成推薦甄試的目標,半年後,我成功了,我成為台大的準研究生。
不要太嫉妒我
開學的第一天,進到實驗室,我環顧著這個將陪伴我兩年的環境,嘖嘖讚賞,第一學府果然不一樣,嶄新的研究設備再加上豐厚的資源,令人不愛上它也難。在同實驗室裡,還有其他的研究生,我們都屬於同一個指導教授,未來的兩年中,將會一起參與一個國家研究計畫。這種感覺,真是太棒了!
不過,事情總無法完全如人意,在這麼完美的環境下,總覺得有點不太適應。原因出自於我那些同學。其實,同個研究室裡,只有我不是台大嫡系出身的,其他的同學,都是從大學部就直升上研究所,在這種台大幫環伺的環境中,我感覺到有點被排擠…
從實驗室內分配工作開始說起,明明有十幾個人,可是,很明顯地,我就必須做比其他人更多的工作;第二次,則是因為幫助教帶課,台大幫的那些傢伙盡選去帶輕鬆的一般課程,而我的課程除了要花時間帶實驗外,還要改大學生們的作業到三更半夜,說真的,我覺得花心神去應付大學生,是很浪費我天賦的事情,但是這些工作卻很莫名地掉到我頭上了。
這些研究所同學,我覺得他們也不比我優秀,只不過當年考高中時,運氣比較好大學就先進了不掉色口紅台大,但現在還不是一樣與我一起在同一個實驗室,再加上有老師的庇蔭,才能一切順遂。有些同學甚至會認為在台大的實驗室裡,重視理論,與我之前的學習經驗不符!我之前念的那所大學,早年是技職系統的高等學府,所以在實務方面很傑出,讓我為自己的實務能力感到驕傲,但是這份驕傲,在進入台大的實驗室後,卻變成了同學們嫌棄我的藉口。
上課不如在家裡
就這樣,我悶悶不樂地過了研一,被排擠的情況似乎沒有改善,進台大後的新鮮感,也慢慢地被一連串的挫敗所取代,漸漸地,我不再喜歡去實驗室,更別提去幫助教帶課了。反正我對天賦有自信,在家唸書也是一樣,去了實驗室,又要被那些同學與老師排擠。上了研二後,我缺課的頻率慢慢升高了,後來,寧願選擇整天待在家裡,不再去學校了。爸媽也發現到這個事情,還鼓勵我去學校的學生輔導中心,找輔導老師諮商一下,看是否有解決之道。我不是沒有去,而是去了後,那位輔導老師講得了無新意,還是只會鼓勵我回到實驗室,根本沒有聽到我的問題所在,更不用期待他們可以給我明確的解決之道了。
在家裡其實也不錯,我可以做很多自己想做的事情,偶爾也會跟大學的死黨們出去唱KTV、小酌兩杯,其實他們私底下也說,羨慕我這種生活,比起他們在其他的研究所,過著有如牛馬般的生活,我這個台大研究生可是過得比他們愜意多了。不過,有時候他們也會問,「你這樣都不去上課,不去做實驗,到時候可以順利拿到學位嗎?」
我想,台灣現在學校那麼多,已經是「粥多僧少」的局面,只要我按時註冊繳錢,台大那邊應該不會為難我吧?!不過,若是真的畢不了業,就要去當大頭兵了,若是如此,倒是讓我有點焦慮起來……
洋蔥觀點:學習如何尊重他人的存在
以上的個案比較特別。一般說來,所謂的拒(懼)學症,都比較容易發生於兒童或青少年身上,但是上面的個案,卻是已經念到研究所後,才發生拒學的行為。而與個案深談便發現個案並不認為自己有錯,他覺得身處的環境,大家都排擠他,某個程度上,他可能還感覺「排擠源自嫉妒;嫉妒因為他的優秀」,也因如此,他總覺得受到不公平的對待。
從這名個案上,可以深入討論的有兩個問題:首先是學校與家庭要如何看待拒學症?另一個是這名拒學者的學生內在心理為何?
上述的個案一開始是先找校內學生輔導中心求助,但是,他一進到學生輔導中心時,便會胸口發悶、手會發抖、情緒不穩,顯現出焦慮症狀,這是個案在學生輔導中心沒有得到「他想要」的答案所致。一般說來,學生輔導中心面對類似案例時,還是會積極鼓勵學生回到學校繼續就讀,但是該個案因為自己的因素,已經不想再進學校,輔導中心對他的輔導很明顯地與他的需求有所抵觸,由心理反映到生理,便有抗拒的行為出現。
其實,各個學校都設有心輔中心或類似單位,藉以協助學生解決心理上的問題。心輔中心在接獲學生通報後,便會評量狀況,知會學務處與教務處,以做出適當的處置。以逃學或拒學來說,目前常見的做法,是心輔中心評量狀況後,會建議個案與家屬轉介到精神科醫療單位,進行專業的評估和處置。結果會有很多種,例如有些嚴重型的拒(懼)學症,醫師會開出診對證明,讓學校有所依據,讓該學生適當地在家中自學,以不中斷學業為前提,慢慢地輔導學生回到學校。
只是,長期的曠課,若無正當理由,一定會被退學。由此看來,這位就診個案在面對實際的教學行政後,當學校學生輔導中心無法滿足他的需求,那轉向校外的醫療單位求助的意某種圖便很明顯了:想要到一份醫師開立的證明,讓曠課行為合理化,藉此不被學校退學!
而這名個案拒學內在的深層問題,則與其個人自戀的問題有關。
其實每個人都會自戀,這是人格發展的一部分,自戀與自卑是相對的狀態,若不自戀就會自卑了!每個人或多或少總會喜歡自己的某部分,如果沒有,自卑過度就要去自殺了。從心理學的概念來說,我們從一個個體,由胚胎開始,從媽媽的子宮出生,那時個人就是世界的中心,當哭泣時,母親就會過來擁抱安慰。所以我們開始不用靠著外力爬出去,開始可以獨立探索世界時,代表的正是能力較為成熟,可以與另一個人(媽媽)分開,不用整天黏在一起,這是一個自體開始延展的重要里程碑。而所謂的「自體心理學」也就從「客體心理學」(object)產生出來的,簡單地說,就是我們如何看待我跟別人的關係。在這過程中,在體認自己存在的同時,也尊重別人的存在;除了尊重自己的意見,也會尊重別人的意見。若有人在條件不穩定的環境中發展,可能會面臨自戀,且不尊重別人的意見,貶抑他人。
一般自戀的情況特別容易發生在獨生子女上面,因為在產生客體關係時,手足就是一個很重要的來源,在發展的過程中,手足扮演了競爭的角色,若沒粉底選擇有其他手足,就缺乏競爭,自己永遠都是被提供資源的人。若再加上從學校的群體生活中,沒有學到與客體的正確應對觀念,就很容易衍伸出遇到挫折就會逃避或轉換環境的行為。這就是另一種樣式的拒學症,上述的個案就是如此。他的拒學行為並非因為精神疾病導致,而是因為無法適應群體而發生的。
在拒(懼)學症的處理上面,學校與家長應努力建立共同的態度,盡量「不讓學生離開學校太遠」。雖然學生不願意進教室,但是可以讓他去其他較軟性的學習場域,如輔導室或圖書館,以盡量讓他進學校為原則。一旦父母親努力後,還是不想進學校,那至少留在家裡面,盡量不讓他與課業脫鉤,進行自學方案。
另外,希望父母正視這樣的問題,不能更讓個案強化逃避問題的想法,若沒有好好處理,這就會變成一種行為模式,凡遇到挫折,就選擇逃避,就形成一種需要別人擦屁股的行為特質,就長遠來看,不管對個人、家庭、社會都是不好的影響。
Wendy說:群體觀念要從小教育
這名個案拒絕去上學,因為他認為自己在學校時非常優秀,之後以第一名的姿態推甄到台大研究所,但是因為理論研究與實務操作的路線爭議,所以導致遭到實驗室中的同儕排擠,分配工作不均。長期以來,便讓他越來越不想去實驗室,導致曠課過多。接下來,除了還是要面臨課業壓力之外,兵役、就業的問題接踵而至,為了抒解這種壓力,便需要一份來自專業診斷的證明,來合理化這幾年來的拒學行為。但是在進行專業診斷時,卻又因為自己的自尊心,否認一切可造成拒學行為的精神疾病,所以陷入一種騎虎難下的情況。
典型的拒(懼)學行為,是根本不想去學校,或者說是畏懼在學校中學習。這名個案卻不太一樣。在聽這名個案陳述時,我有個感覺,他一方面是拒絕去上課,另一方面又捨不得台大帶給他的名聲,不想放棄台大,這與典型的拒(懼)學症是很不相同的。
整體看來,這其實可以溯源到幼年時的教育。就像洋蔥爸說的,獨生子女比較容易產生類似的情況。以我們家的一對子女來說,他們只相差14個月,洋蔥爸與我藉由不停地教導,讓他們去學會分享、懂得輪流的觀念、學會聽對方的意見。比如說,當他們一起玩玩具時,會記得輪流禮讓對方把玩,因為他們知道沒有這麼做,就會惹洋蔥爸跟我「異議」,到時候玩具會被沒收,誰都沒得玩,他們要學會與另一個人做良好的互動,才不會造成自己的麻煩。
獨生子女的父母若沒有施予這方面的教導,子女自戀的成分就會比較大,在家庭內便自以為是老爺,到社會上便自以為是天王,再加上若在學校中沒有學到與群體共同生活的正確態度,在他們的心中,就會以自我為中心打轉,這對大家來說,都不是個好現象。
現在社會上學習的管道很多,可是學校的功能並無法被取代。因為除了學習之外,學校的群體生活就是社會的縮影,學生進入學校,也等於是提早體驗社會生活。若抗拒學校生活,也是抗拒社會,家長應該要正視這個問題,從家庭著手,避免讓情況漸漸惡化。
歡迎分享與討論
在從小到大的學習歷程中,可能或多或少有逃學、裝病、蹺課的紀錄。想想看,當年你是為何不去上課?單純是因為懶惰?還是有更深層的原因?進入社會後,這種影響當年出勤紀錄的原因,是否會轉移到工作上,也讓你產生不想上班的情緒呢?歡迎大家來分享一下自己的心得。
精神醫學辭典
1. 拒學症
據C. Keamey與A. Bensaheb於2006年提出的報告指出,拒學行為指不合法的缺席,或者是兒童本身拒絕上學或對於整天上課或留在學校內有所困難。而拒學行為的表現,則有程度上的差異,從長期完全缺席、部分缺席、長期遲到、偶爾害怕上學、全時間害怕上學,並請求父母或照顧者讓他們能不去上學以留在家中,都可稱為拒學行為。因此,拒學行為除了那些實際缺席者外,還包含那些希望能不上學卻尚未達到目標的學生。
2. 自戀性人格疾患
自戀性人格疾患的患者自尊心相當脆弱,因此對外在批評或被擊敗相當敏感而易於「受傷害」。雖然他們不一定表露出來,批評常使他們激怒而感覺被羞辱、貶抑、與空虛感受。他們可能桀傲不馴憤怒的回應並悍然反擊。
【延伸閱讀】
●拒學、一個月都不開口說話的兒子●當孩子每天哭著不想上學,我該怎麼辦?
留言列表